主页 > imtoken里的ht > 离职基金经理人数超百 大部分选择“私奔”

离职基金经理人数超百 大部分选择“私奔”

imtoken里的ht 2023-05-31 06:54:11

2022年以来,已有100多位公募基金经理离职。其中,林森、董承飞、周颖波、崔颖、葛晨等一批人气基金经理集体“逃跑”,成为市场焦点。

分析人士指出,2022年“上市”已成为大多数蓝筹基金经理的选择,这与2008年和2015年的情况颇为相似。市场底部波动,通过在市场底部发行私募股权产品进一步发展投资事业。

多名蓝筹基金经理辞职

Wind数据显示,截至5月10日,今年离职的基金经理人数已超过100人,达到103人,为2019年同期以来的最高水平。2019年至2021年,基金经理离职人数为分别为 96、77 和 83。

市场分析师陈飚(化名)指出,2022年以来,市场波动较大,基金经理离职数量多属正常。不过,今年以来,不少人气极高的基金经理纷纷出现在离场潮中,这让基金经理离场的现象不断引起市场关注。正如陈彪所说,今年离职的基金经理中,不乏林森、董承飞、周应波、崔颖、葛晨等知名基金经理。

5月7日,易方达基金宣布,基金经理林森因个人原因辞职。截至2021年底,林森管理的基金规模超过1000亿元,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,规模近700亿元。

3月30日,中欧基金周应波“正式宣布”辞职,他在任期间管理的12只基金全部实现了正回报。截至辞职前一天,周应波担任基金经理6年多的回报率达到231.81%,年化回报率为21.19%,同期沪深300指数年化收益率2.79%。3月23日,农行基金经理赵毅宣布辞职。2月19日,宝盈基金发布公告称公募发行,公司股权投资部总经理肖肖因“个人原因”辞职。2月7日,博时基金医疗基金经理葛晨宣布辞职。

早在今年1月,董承飞卸任副总经理一职,告别兴业证券全球基金。董承飞是一位拥有近15年投资经验、总资产管理规模超过600亿元的基金经理。自2007年2月管理公募以来,董承飞在近15年的基金投资生涯中经历了多轮牛熊转换,在业内享有盛誉。

“公转私”潮又来了

寻找更好的平台是基金经理离职的主要原因。就今年的情况来看,“公私合营”已成为上述大部分蓝筹基金经理的共同选择。“历史上曾有过‘官转民营’的趋势,但近几年并不多。因此,今年基金经理集中在‘跑转民营’,这也是市场关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。” 陈彪说道。

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消息,原华安基金投资总监、基金经理崔颖已加入上海勤臣私募股权基金管理合伙企业公募发行,基金执业证书变更日期为2022年4月26日。今年1月,崔颖从华安基金辞职。上海勤臣于今年2月7日成立,4月1日完成注册。虽然是新成立的私募股权机构,但核心创始人多有公开发行背景。比如,公司执行合伙人张航是鹏华基金第二股权投资部的基金经理,股东郑博宏是华夏基金投资研究部副总裁。据悉,林森,

此外,1月份辞职的董承飞后来加入上海瑞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,担任公司管理合伙人兼首席研究官。葛晨从博时基金离职后,加入了高易资产。周应波从中欧基金辞职后,创办了上海远洋私募股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,并担任法定代表人、董事长。

华南一位投资分析师表示,基金公司一般都有季度和年度考核机制,每年上半年是基金经理换届的重要时期。一般来说,是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,但对于已经圈内多年的蓝筹基金经理来说,他们需要一个机制更灵活的平台。

“走私”具有“时间选择”的特点

某中小公募高管李欢(化名)告诉记者,在公募20多年的历史中,至少出现过两次大规模的“官转民”浪潮。 ,但每次都有不同的原因和市场情况。早在2008年,公募就出现了一波“公转私募”的风潮。当时,公募基金处于发展初期,基金公司对基金经理的激励机制相对不足。一批积累颇丰的基金经理转向民营机构。2015年前后,市场出现大行情,另一批蓝筹基金经理乘势冲向私募机构,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。"

正如上述投资分析师所说,知名公募基金经理转投私募基金,一方面是为了提高投资组合管理的灵活性,另一方面是为了获得更多样化的激励机制,比如股权激励. 这更有利于基金管理人进一步发挥投资实力。

此外,从以往来看,明星基金经理的“奔跑”也具有“择时”的特点。蓝筹基金经理一般选择“加入市场底部的私募机构,通过发行市场底部的私募产品实现投资生涯的进一步发展”。眼花缭乱,却已经迈出了第一步。预计未来仍有相关大佬发行私募产品。这些措施或将成为市场判断底部的重要依据。

据《中国证券报》报道